本文以工程建設中常用的挖掘機為例,分析液壓系統6個常見故障的現象、原因及排除方法。
1. 行走馬達兩個主油管爆裂
液壓挖掘機行走馬達兩個主油管(A、B)經常爆裂的主要原因是,變速之后雙速閥的閥芯未能及時回位,致使進油口和回油口不能聯能,引起油液壓力瞬時過高。工程液壓缸
排除方法:
1)適當增大雙速閥彈簧的彈力。在操縱壓力解除后,閥芯在彈簧彈力的作用下能順利復位。但應注意,增大彈簧的彈力不能簡單的用增長率加墊片的方法,必須以彈簧的彈力進行檢測。
2)研磨雙速閥,去除毛刺,使閥芯在閥體內活動自如,無卡滯現象。
3)操作要規范。例如,挖掘機行走過程中換檔的正確操作是:無論變換任何速度,必須先讓挖掘機停車,然后換檔再行走。
2. 行走跑偏
挖掘機發生行走跑偏時,在認定行走馬達技術狀況正常、履帶松緊度調整正確的情況下,可作如下的分段檢查:
1)檢查行走液壓回路工作壓力。
先檢查行走速度慢的一側,從組合閥開始,拆卸限壓閥上的兩根油管,用堵頭堵住出油口。再拆卸另一個組合閥上的兩根行走油管,啟動發動機,拉動有堵頭的組合閥的行走操縱手柄,觀察油液壓力是否符合要求,再觀察另一個組合閥(限壓閥)的A,B孔是否有油液流出。
如果油液壓力正常,另一個組合閥的A、B孔無油液流出,即可認為故障不在組合閥;如果油液壓力達不到正常值,說明內泄漏現象嚴重;如果另一個組合閥的A、B孔有油液流出,說明兩組合閥已串通。能使之串通的惟一途徑是梭閥,要檢查梭閥的密封性或更換梭閥。
2)如果組合閥的工作正常,可按順序檢查中央回轉接頭。中央回轉接頭處油道很多,相互之間容易串通。
檢查的方法是:拆卸兩個行走馬達的A、B油管,然后堵死其中一個液壓馬達的A、B油管;啟動發動機,拉動堵死油管的液壓馬達的換向閥,檢查油液壓力是否正常(要確認兩只補油閥工作性能是完好的);再觀察沒有堵死的液壓馬達的A、B油孔是否出油。
如果油液壓力不正常,沒有堵死的A、B油孔又出油,即認為中央回轉接頭的油道密封不好,油道已互相串通,需要修理或更換中央回轉接頭的密封件。
中央回轉接頭的第二、四油槽是聯通左行走馬達的A、B油孔的,而第三、五油槽是聯通右行走馬達的A、B油孔,如果是第二、三油槽串通或第四、五油槽串通,則挖掘機行走不平常。
3. 液壓缸爬行。
液壓缸活塞桿伸出時產生爬行的主要原因是,液壓缸內的密封件和缸壁的配合不好,從靜摩擦時阻力變化較大造成的。
這種現象通常在液壓缸新組裝時容易出現,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爬行現象會自然減輕以至消失。如果使用一段時間后液壓缸爬行現象仍然存在,則應檢查各密封件是否完好和裝配正確。
4. 組合閥進油短管破裂。
除了組合閥的工作壓力超過規定值外,Z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限速閥的閥芯在閥體內活動不靈活,有卡滯現象,造成由梭閥過來的工作油液不能正常推開限速閥,使回油不暢,致使回油阻力增加,引起瞬時壓力升高而油管破裂。只要拋光或研磨限速閥,使其閥芯活動靈活,該故障即可排除。
5. 動力臂油缸、斗桿油缸、鏟斗油缸的活塞桿只伸出、不收進;回油壓力升高,油管接頭斷裂,發動機負荷增加。
上述故障除了閥芯在正常位置外,主要原因是由于梭閥裝反所致。從分析其工作原理可知,前給予回路組合閥依照各自不同的工作情況,分別引來各自的工作壓力油,通過梭閥推開限推開限速閥,打開總回油路,使整個液壓系統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即各閥組及所有執行元件能夠正常進油和回油。
當梭閥裝反(把梭閥上后組閥進油口誤接到梭閥的出油口,而把出油口接到后組閥的進油口)時,總回油路上的限速閥得不到梭閥引來的工作壓力油來克服限速閥的彈簧彈力,無法把限速閥芯推到回油位置,此時限速閥芯在彈簧壓力的作用下處于關閉總回油路的位置。
從液壓泵輸出的壓力油,由于沒有回路,閥組各管路的壓力異常升高,造成油管破裂。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拉動換向閥,液壓缸無桿腔容積大、壓力高,還能勉強推動活塞桿無法收進。由于總回油路不通,閥組及油管壓力異常升高,柴油機負荷加大,只要正確組裝梭閥,上述故障即可提到排除。
6. 液壓泵不能實現合流,挖掘機行走沒有快速。
在換缶閥位置正確、電磁閥的合流閥無卡滯的情況下,出現這一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背壓閥彈簧折斷或彈力過小所造成的。
從分析該挖掘機液壓系統的結構、原理可知,在液壓系統總回油路的Z后一道關口設置了一個背壓閥,使用權回油系統有1.2MPa的回油壓力,合流閥便是利用此壓力來推動閥芯實現合流的。
所以當背壓閥彈簧折斷、回油系統的壓力降低時,指揮系統沒有足夠的壓力來推動合流閥或雙速閥,因此不能實現合流、使挖掘機行走速度加快。更換背壓閥彈簧,使回油壓力達到正常值時上述故障即可排除。